您的位置 首页 军事

买了1000多台还是不够用!未来20年,中国还要继续买俄罗斯航发

2024年的珠海航展上,崭新的歼-15T舰载机搭载国产涡扇-10航发亮相,外界一度以为解放军将彻底告别俄罗斯的AL-31发动机,全部新型战斗机都将配备国产涡扇-10系列发动机。但是今年歼-15T上舰后,人们发现量产型歼-15T用的还是俄罗斯发动机。虽然歼-20、歼-16、歼-10C用涡扇-10,已经能够证明国产航发的性能与质量完全不逊色于俄罗斯航发,但是歼-15T还在继续用俄罗斯航发,未免让人感觉美中不足,与空军新型战机全用国产航发格格不入。

买了1000多台还是不够用!未来20年,中国还要继续买俄罗斯航发

2024年的珠海航展上,崭新的歼-15T舰载机搭载国产涡扇-10航发亮相,外界一度以为解放军将彻底告别俄罗斯的AL-31发动机,全部新型战斗机都将配备国产涡扇-10系列发动机。但是今年歼-15T上舰后,人们发现量产型歼-15T用的还是俄罗斯发动机。虽然歼-20、歼-16、歼-10C用涡扇-10,已经能够证明国产航发的性能与质量完全不逊色于俄罗斯航发,但是歼-15T还在继续用俄罗斯航发,未免让人感觉美中不足,与空军新型战机全用国产航发格格不入。

对于歼-15T继续用俄罗斯航发这件事,网上有一种解释,那就是中国之前买的AL-31发动机太多了,到现在还没用完,因此歼-15T继续用俄罗斯航发是一种去库存行为。这个解释其实并不准确,中国的确买了许多AL-31发动机,总数超过1000台,但是中国目前的AL-31库存并不多,歼-15T继续用AL-31并不是单纯为了去库存。

买了1000多台还是不够用!未来20年,中国还要继续买俄罗斯航发

这里先要了解一下中国买了多少台AL-31,以及AL-31的具体型号和用途。首先就是第一阶段引进的AL-31,上世纪90年代购买苏-27SK与苏-27UBK,配套引进了一批备用的AL-31基础型,这批发动机到现在已经完全耗尽了。最大的一批订单则来自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,为了组建歼-11A的生产线,分两个阶段引进了304台AL-31F,第一批是1996年,作为伊尔-76运输机采购款抵扣了104台,第二批则是跟随苏-30MKK订单一同采购的200台AL-31F。

展开全文

而这304台AL-31F是不包含在生产线授权装机范围之内的,也就是说组装歼-11A的时候并未用到,完全是多出来的。这304台AL-31F主要用于早期批次的歼-11B量产,以及为歼-11A机队和苏-30机队按照1:1.2的比例当成备份发动机。到2025年,这304台AL-31F也消耗了七七八八,等到歼-11A和苏-30全部退役后,这些发动机也用完了。

此外,进入21世纪后,中国还从俄罗斯那里订购了特殊版本的AL-31FN发动机,装备歼-10系列发动机,歼-10A、歼-10S、歼-10B以及早期批次的歼-10C都装备的是AL-31FN。AL-31当年并未考虑装备到单引擎战斗机上,因此AL-31FN根据中方的要求进行了一些改进,比如对机匣位置进行了挪动。根据俄方公布的资料,中国大约引进了600台AL-31FN,供歼-10A/S使用并作为备份。后续100台AL-31FN1配备给歼-10B,还有大约100台AL-31FN1用于早期批次的歼-10C投产。

买了1000多台还是不够用!未来20年,中国还要继续买俄罗斯航发

2012年之后,中国还从俄罗斯那里引进了“产品99M2”发动机,也就是AL-31FN系列3,属于增加推力的版本,最大推力达到了13.5吨,超过早期批次的涡扇-10,并且高空推力曲线更好,性能接近苏-35使用的117S发动机。从2012年到2018年,中国陆续引进了大约400台99M2,装备在中早期的歼-20以及试飞试产的歼-16上。

空军引进的最后一型AL-31,就是为24架苏-35作为备份发动机的117S发动机,也被称为AL-41F-1S,属于AL-31F的深度改进型号,最大加力推力达到14.5吨,具备矢量推力功能。中国之所以不为歼-20配备推力更大且具备矢量推力技术的117S,而选择了推力更小的99M2,据说是因为117S的红外信号特征超标,并且矢量推力技术带来的机动性增益,对歼-20这种以超视距空战为主的战斗机来说比较鸡肋。

买了1000多台还是不够用!未来20年,中国还要继续买俄罗斯航发

而海军采购的AL-31为特殊订制的288台AL-31FN系列3,也被一些军迷称为“短命F3”,对涡轮叶片增加了抗盐雾腐蚀涂层,并加强了压气机结构,能够在2秒内将推力增加到最大推力装备,非常适合在滑跃甲板上起降,尤其在舰载机着舰失败的紧急复飞情况下,发动机达到最大推力的时间越短,复飞成功率越高,哪怕“短命F3”为此付出了使用寿命降低到900小时的代价,依然值得。由于“短命F3”的使用寿命较短,因此歼-15的备份发动机达到了惊人的1:3,因此288台“短命F3”,其实能够量产出的歼-15数量非常有限,根本没多少多余的库存发动机。

另外,最早一批量产的歼-15,使用的是空军普通版本的AL-31FN系列3,没有专门的抗盐雾腐蚀涂层,达到最大推力的时间比定制版本的“短命F3”也要长一点,给复飞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。

买了1000多台还是不够用!未来20年,中国还要继续买俄罗斯航发

根据央视在2023年揭秘的信息,几年前曾有一架歼-15在起飞过程中因为推力不足而失控坠海(疑似是在山东舰上),飞行员为了挽救歼-15,一直撑到歼-15坠海前2秒才弹射,导致弹射高度过低救生包未及时打开,飞行员一度沉入海中,所幸因为救援及时,飞行员才没有牺牲。据悉,这架坠海的歼-15使用的就是普通版本的AL-31FN系列3,因为发动机叶片腐蚀导致瞬时推力不足引发了这次事故。这件事也导致早期批次的歼-15很快被歼-15T完全替换掉了,2025年山东舰与辽宁舰在西太平洋的实战化演习中,甲板上的早期型号歼-15寥寥无几,大部分都是崭新的歼-15T。

从目前公开的AL-31发动机引进与分配情况来看,中国采购的AL-31发动机远远不止1000台,但是引进时间跨度接近30年,这其中大部分都已经将使用寿命消耗的差不多了。并且这些AL-31包含多个型号,大部分都不能通用,能够留给歼-15T使用的AL-31并不多,再考虑到舰载机更大的发动机备份数量,甚至可以说留给歼-15T的AL-31发动机库存非常紧张。

买了1000多台还是不够用!未来20年,中国还要继续买俄罗斯航发

那歼-15T为何还要继续使用AL-31呢?说到底还是涡扇-10H(涡扇-10B的海军版)的海上抗高温高湿、抗盐雾耐用性测试还没有结束。根据中国的涡扇发动机测试周期,甲级型号(涡扇-10、涡扇-15此类大型号)的涡扇发动机台架实验、试装试飞要进行6000到10000小时,这个时间省不得,必须暴露问题结决问题,否则将问题留给部队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,包括打乱部队训练计划、造成战斗机与飞行员不必要的损失。而甲级子型号(比如涡扇-10H)的航空发动机定装测试一般需要3000到5000小时,2024年歼-15T装备涡扇-10H在珠海航展上亮相,说明涡扇-10H的测试已经进入到最后一个周期,也就是航母甲板试装试飞阶段,等到完成这个阶段的测试后,歼-15T就可以完全换装涡扇-10H了。

如果不考虑寿命指标,目前歼-15T使用的“短命F3”在推力、可靠性等指标上并不弱于涡扇-10H,在加速泼辣性方面甚至还有一定优势。而且飞行员常年使用这款发动机,对发动机的提速节奏已经非常熟悉了,如果贸然全部换成涡扇-10H,其实并不利于维持部队战斗力。科学的做法是等到涡扇-10H完成测试后,从种子飞行员与种子部队开始换装涡扇-10H,等到尖子飞行员可以熟练驾驭使用涡扇-10H的歼-15T之后,开始在全部舰载机部队进行推广。

而且即便涡扇-10H全面装备舰载机部队后,解放军也不会完全淘汰AL-31系列发动机,比如歼-11A、歼-10A、苏-30这些相对较老的四代机,不具备大幅改进升级的价值,未来还会继续使用AL-31发动机,直到机体寿命耗尽。

此外,测试基地中一些早期批次生产的歼-11B、歼-10C与歼-16也在使用AL-31发动机,在不影响科研测试进度的情况下,还是会使用老发动机,不会为了追求国产化而特意进行改进。

那些淘汰下来的早期批次歼-15,还剩下不少机体寿命,未来会继续在陆地基础执行教学任务,这批舰载机还会继续使用AL-31。

买了1000多台还是不够用!未来20年,中国还要继续买俄罗斯航发

最后就是24架服役还不到8年的苏-35战斗机,这批战斗机至少还有20年的服役时间,而俄罗斯估计也不会开放源代码等权限,国内暂时也没有量产型号的矢量发动机供苏-35使用,因此这批苏-35会一直使用117S矢量推力发动机。也就是说,在未来20年内,中国还是要继续买俄罗斯航发,直到全部原装苏霍伊战机寿终正寝。

对于解放军来说,早就建立起一套完善的AL-31维护保养体系,保养AL-31甚至比保养涡扇-10更熟练,因此AL-31虽然不是中国国产航发,但并不会增加解放军的后勤保养负担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冰河马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dc76n.cn/41697.html

作者: wczz1314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000001211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